筏橋金融合作社是反映日本建築風格的近代建築物, 2005年12月9日被指定為登記文化財遺產第226號。從1918年開始被用作"筏橋金融合作社"以後, 1926年被用作"農村指導所筏橋分所"、筏橋地區"農民商談所"等。目前內部由筏橋金融合作社的歷史和韓國貨幣史的展示構成。
筏橋金融合作社
筏橋金融合作社
筏橋金融合作社是反映日本建築風格的近代建築物, 2005年12月9日被指定為登記文化財遺產第226號。從1918年開始被用作"筏橋金融合作社"以後, 1926年被用作"農村指導所筏橋分所"、筏橋地區"農民商談所"等。目前內部由筏橋金融合作社的歷史和韓國貨幣史的展示構成。
1919年經過日本的西歐式建築矗立在南海邊筏橋上。文藝復興風格的背景中融入日本風格。紅色的鐵皮屋頂、磚頭、木制窗戶上透出日本特有的色感。日帝強占時期建造的政府機構大多數是這樣的。
金融合作社對於日帝強占木筏橋時期被掠奪的農民和漁民來就是剝削的象征。當時, 本政通是試圖參與殖民朝鮮的日本人的街道。由於麗水、順天、樂安、寶城等周邊地區都是我國的人, 因此以筏橋為中心將其作為掠奪基地, 很多日本人移居到這裏生活。
日本殖民統治在韓日合並之前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銀行和金融合作社, 以支配韓國的資產和物資。金融合作社作為農業和工業銀行的終端機構, 負責農漁村中農業資金貸款、農產品委托銷售和種子、肥料、農業工具等的分配或租賃業務。
雖然從最近來看與農協的工作很相似, 但不同之處在於, 不是保護和扶植農民, 而是致力於鞏固殖民地經濟體制。我國的農產品通過金融合作社的委托銷售, 以低價銷往日本, 農民們不得不以高價半強制性地使用種子、化肥等農業所需物資。
金融合作社除了農業資金外, 還涉足貸款事業, 金融知識不足的農漁民們借錢後, 土地被掠奪, 淪落為佃農。小說《太白山脈》中出現了可以推測金融合作社弊端的部分。
小說中出現了從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開始在金融合作社工作的宋基木這個人物, 對他是這樣描寫的, “金融合作社終究是金錢交易, 他的理財本領可能比裝酷更高壹籌。”
從這壹句描述中可以看出金融合作社曾經做過的事情。宋基木從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開始在金融合作社工作, 獨立後他甚至升任金融合作社長。這體現了親日派獨立後仍然占上風的當時時代面貌。宋基木通過高利貸事業積累了財富,但最終被左翼勢力處死。
金融合作社建築物原來被用作農民商談所, 現在改為處理貨幣歷史等的展示空間。隨著金融合作社的歷史和變遷, 不僅展示我國的舊貨幣, 而且還展示大韓帝國的貨幣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的貨幣等。
內部復原了舊金融合作社當時的結構, 當時使用的保險櫃空間十分引人註目。打開厚厚的金庫鐵門就能看到壹個房間左右的空間。 沒有保險櫃, 但四周墻壁上裝飾著對目前通用貨幣的說明。原來無意中花的錢也具有深意, 不覺使人產生興趣。
還可以參觀金融合作社建築的後面。那裏有在金融合作社工作的職員的值班室和官邸,現在這裏被用作地區文化人的創作空間。欣賞陶瓷或美術工坊的小巧玲瓏的作品也很有趣。
筏橋作為小說《太白山脈》的舞臺, 在邑的各處復原了小說中的現場, 被用作文學紀行路線。筏橋金融合作社是太白山脈文學紀行中不可錯過的地方。因為這座建築物象征著小說《太白山脈》悲劇的開始。
小說以筏橋為舞臺, 但真正的背景是日本戰敗後日本人匆忙離開的空白和通過親日積累財富的人依然得勢的不合理現實, 以及為了被逼到極限的民眾的生活和生存的鬥爭。
如果從筏橋金融合作社開始沿著太白山脈走, 則可以到達小說中南道旅館的寶城旅館和昔日本政通氛圍的旅遊街。
筏橋金融合作社
글 트래블투데이 박선영 취재기자
발행2021년 05월 17 일자
해당 콘텐츠에 대한 기여도
기사+사진
기사
사진
오류수정
참여한 트래블파트너가 없습니다.
참여한 주재기자가 없습니다.
참여한 파워리포터가 없습니다.
참여한 한줄리포터가 없습니다.
테마리스트 페이지 버튼 테마별 기사리스트 페이지로 이동
테마리스트 해당기사와 같은 테마기사 리스트
테마리스트 바로가기 버튼 테마별 리스트 정보제공
핫마크 콘텐츠에 대한 중요도 정보
콘텐츠호감도
콘텐츠들에 대한
트래블피플의 반응도
사용방법 안내버튼 설명 페이지 활성화
함께하는 트래블피플
트래블파트너, 슈퍼라이터,
파워리포터, 한줄리포터로 구성된 트래블피플
스크랩
마이페이지
스크랩 내역에 저장
해당기사에 대한 참여
추가정보나 사진제공,
오탈자 등 건의